55世纪|55世纪
55世纪2023-01-31 16:05

55世纪

深度 | 解读中国经济“成绩单” !预计四季度延续向好******

  10月24日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这是一份明显好于二季度 的成绩单,折射出中国经济恢复向好势头。

  初步核算 ,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 ,三季度增长3.9% 。从环比看 ,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9% 。

  中新社国是论坛在线举行“2022年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邀请专家学者,对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解读 。

  经济实现“V”型反弹 预计四季度延续向好

image

  中国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对中新社国 是直通车表示,三季度3.9% 的经济增长率来之不易,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V”型反弹,预测四季度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向好的基本状态。

  姚景源表示 ,三季度中国经济遇到不少挑战 。从外部来讲 ,美国、欧洲多国通货膨胀率达到40年来高点 ,美联储加息导致世界主要货币贬值 ,人民币也受到冲击。从内部来讲 ,8 、9月份 ,长江流域一带高温干旱,也给整体经济运转带来一定困难 。

  “在这种情况下,3.9% 的经济增长率来之不易,这 是一系列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实施 的重要成果。

  分季度看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 ,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9% 。

  姚景源指出,可以发现 ,二季度是今年经济低点 ,三季度明显回升,中国成功实现了“V”型反弹。三季度主要指标都在回升 ,按照这种趋势,预测四季度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向好 的基本态势。

  谈及数据亮点 ,他指出,工业为整体经济回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方面 ,从月度情况看,7、8 、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8%、4.2% 、6.3% 。可以很清晰地看到 ,这三个月工业数据逐月回升 ,呈加快恢复态势 。

  另一方面 ,分行业看,9月份,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占比约78% ,表明绝大多数行业都处在向好趋稳的状态。

  前三季度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 ,占GDP的比重为28.1% ,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这表明 ,实体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不仅“稳住了”,还略有回升 。

  姚景源分析 ,在工业增幅趋稳向好的同时 ,工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例如新能源汽车 ,1-9月同比增长112.5% ,“这是很重要 的成绩”。

  展望四季度 ,如何进一步稳住中国经济 ?姚景源认为 ,一方面要稳住就业 ,就业的增加意味着收入 的增加,收入增加能够直接推动消费 的增长。另一方面要激发企业活力 ,特别 是中小微企业 、民营经济 的活力。

  消费中长期看升级基础未动摇

image

  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周景彤对中新社国 是直通车表示,从中长期看 ,中国消费升级基础仍未动摇 。

  国家统计局24公布 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05亿元,同比增长0.7%,比1-8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上半年为同比下降0.7% 。分季度看 ,三季度增长3.5%,二季度下降4.6% ,一季度增长3.3% ,三季度较二季度加快恢复。消费整体呈现恢复增长 。

  周景彤表示 ,三季度消费整体呈现恢复态势 ,但需求恢复相对较弱 。疫情反复导致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场景缺失 ,消费市场恢复缓慢 。

  周景彤表示 ,疫情暴发至今已经三年时间 ,疫情不仅通过影响就业和收入影响居民消费能力 、消费倾向,还改变居民消费习惯,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消费的结构变化呈现出一定消费降级倾向 。

  但2021年在疫情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服务消费回升态势良好 ,化妆品、文化办公用品 、通讯器材等非必需品消费占比也均小幅回升 ,表明消费降级可能 是疫情冲击下 的短期现象 。此外 ,尽管受疫情冲击,但一些领域 的消费升级仍在持续 ,例如 ,2021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4710 亿元,同比大增36%,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 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

  “中长期来看,中国消费升级的基础仍未动摇。居民收入将随着经济总量同步增长,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战略持续推进 ,有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未来消费升级奠定基础。此外,技术进步、产品创新也将进一步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推动升级型消费扩大。”周景彤说。

  展望四季度及今年全年消费情况,周景彤认为 ,疫情影响仍将持续存在,消费将呈弱复苏趋势。

  他表示 ,四季度 ,消费有望在政策持续支持下保持恢复趋势 。一是疫情防控措施有望为服务消费、线下消费恢复创造条件 。二是汽车消费有望继续成为支撑消费恢复 的重要因素 。三 是上年同期基数较低 。2021年四季度消费增速为3.5%,较上个季度放缓1.5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 ,预计四季度消费同比增长5.5%左右,全年增长2.2%左右 。”周景彤建议,下一步稳消费 的重点在于稳就业和稳预期 。要更加注重发挥投资的托底作用 。要规范零工市场,加大以工代赈力度,对失业者和毕业生群体提供过渡性工作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虑提高个所税起征点,进一步让利于民 。

  居民收入前三季度“跑赢”国内生产总值得益于三方面因素

image

  根据中国官方24日披露的数据,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增速“跑赢”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按不变价格计算,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而同期 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 ,同比实际增长3.2% 。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 ,人均收入的增速“跑赢”GDP增速,表明中国广大居民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红利 。在中国大多数年份的统计数据中 ,居民收入增长率都超过GDP增长率,这是中国经济的优势。

  白景明分析称 ,今年前三季度 ,居民收入增速之所以跑赢GDP增速 ,这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 :

  一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 。从产业结构上看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增加 ,比重逐步上升;数字经济规模亦持续扩大,这些都带来就业 的扩张和居民收入的增长 ,毕竟居民收入增长 的“大头”主要 是靠工资性收入。

  统计显示,按收入来源分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678元,增长5.1% ,占可支配收入 的比重为56.7%。

  二 是中国经济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优化经济 的供给端,优化相关产业链 ,为中国制造的更新换代、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 ,推动中国经济良性循环,带来了居民收入的稳健增长 。

  三是宏观政策 的支持 。首先,通过大规模减税来提高居民收入。包括减征个人所得税直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免企业税收负担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为工资性收入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 ,通过有力的财政支出来增加居民收入。包括给农民提供种粮补助来帮助农民增收。

  统计显示,前三季度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1和2.0个百分点。具体而言,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82元(人民币,下同),名义增长4.3%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2.3%,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7和0.4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名义增长6.4%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4.3% ,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6和0.1个百分点 。

  当天发布的数据还显示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对此,白景明表示,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处于稳中向好 的态势 。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但三季度的经济增速仍比上半年有所提高 ,特别 是实体经济 的发展进一步稳固,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潜势较大 。相信只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仍将实现恢复性增长 ,且增长态势较前三季度将进一步扩大。

  外贸前三季度增9.9% 中国经济最突出 的亮点之一

image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战 。分产业看,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3% 。整体看,第一产业总体势头还是好的 ,但第三产业明显偏低 。

  具体来说 ,第三产业内部 的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都拖慢服务业和中国经济 的增长 。第三产业内部也有一些行业在加速崛起 。比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前三季度增速达到8.8% 。

  在这种情况下,今后一方面应当出台更多扶持电子信息等新业态新动能 的政策,来稳住第三产业增长;另一方面也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疫情的精准防控,让旅游 、住宿 、餐饮等行业能尽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支撑。另外 ,对房地产也应该出台更有针对性 的调控政策 。

  展望四季度,考虑到消费增长和消费预期都在恢复 ,这将对经济构成重要 的拉动力量。另外国家也在推进地方专项债 的投入力度,通过提振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 。此外,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很高 。因此,全年中国经济稳增长的任务还 是可以完成的。

  单就外贸来说 ,外贸增速是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在乌克兰危机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加剧,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市场需求收缩等不利因素叠加之际,中国进出口总值仍能取得9.9%的同比增长 ,这是一个令人欣慰 的数据,表明中国外贸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不过 ,考虑到市场预期走弱 ,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济陷入衰退 的概率上升 ,四季度中国外贸单月同比增速有可能继续回落。其实从去年四季度起 ,就已经有了这种单月增速回落 的苗头 。官方的稳外贸政策已经发现了这个苗头,并且在及时调控了。今后要做的就 是进一步抓好前期稳外贸政策落实 ,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策略。

  增长失衡问题不容忽视 帮扶小微要实化细化

image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指出 ,今年三季度经济增长3.9% ,但 是背后存在 的增长失衡问题不容忽视 。提高就业质量,重点之一是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正常发展和循序渐进升级转型 。

  张文魁认为,三季度经济有所回暖,但还存比较明显的增长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与服务业之间 的失衡 。9月份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同期,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仅为1.3% 。即使在服务业内部,增长也不平衡,譬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增加值增势较好 ,但 是受疫情影响较大 的零售、航空运输、住宿、餐饮 、居民服务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有所回落。

  二 是工业内部之间存在 的增长失衡问题 ,主要表现为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失衡。过去两三年 ,即使宏观经济受到疫情等因素 的影响,许多企业经营比较困难,但工业部门 的大企业比小企业 的困难程度要低得多,从制造业分项PMI来看,大企业PMI多数月份高于50,而小企业恰恰相反,特别 是最年春天一来,小企业PMI已经连续十七八个月低于50 。PMI 是环比概念,这反映失衡的严重性 ,也带来大量的就业问题 。

  三 是消费与投资之间存在增长失衡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1412亿元 ,同比增长5.9%。同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05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相差5个百分点以上,失衡程度显而易见 。

  四 是投资内部也存在增长失衡 ,即民间投资增长显著低于国有单位投资增长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5.9%,但国有和国有控股单位的投资增速在10%以上,而民间投资只增长2.0% 。民间投资如果扣除价格因素,估计没有增长 。

  “这几方面失衡表现 ,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影响就业问题”,张文魁说。

  “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他建议,包括大学毕业生群体在内的年轻群体 ,应该作为就业 的重点支持群体之一 ;同时也应该帮助年轻群体提高就业质量 。

  张文魁强调,提高就业质量 ,就要促进就业群体向劳动生产率更高 的部门就业,要采取政策措施 ,鼓励实现劳动生产率与薪酬水平同步提高 的机制,这不但能在需求侧增加消费 、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带动供给侧 的升级转型 。

  张文魁还强调 ,提高就业质量 的重点之一, 是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循序渐进地升级转型 ,这需要按照二十大提出 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这个要求,制定实化细化的具体措施 ,促进中小微企业提高经营稳健性、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基础管理意识和水平 ,当然要帮助它们进一步解决融资 、技术服务、产品认证、政府采购 、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

  工业 、制造业成稳增长“压舱石”

image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三季度数据体现了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强劲势头,说明经济扭转下滑态势 ,恢复回稳 、加速复苏,且持续复苏 、长期向好 的基本面和发展韧性均较强 。

  庞溟表示,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 ,反映出工业产出提振、消费企稳 、投资发力和外贸拉动等诸多积极因素 的正向叠加影响。

  他注意到,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占GDP 的比重为28.1% ,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这说明工业、制造业已成为稳增长 、调结构、补短板 、促发展 的‘定海神针’‘强心剂’‘压舱石’。”

  此前受疫情冲击比较明显 的消费亦出现好转。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 ,环比增长0.43% 。

  庞溟认为 ,这显示零售市场和消费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依然企稳回升 ,消费者信心回暖,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相对较快。尤其餐饮收入从上半年同比下降7.7%改善为前三季同比下降4.6% ,说明餐饮等服务消费明显改善,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消费有望出现较快回升。

  庞溟认为 ,提振消费 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的重要着力点 ,下一步应继续于稳预期 、稳主体 、稳就业,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从出台落地促进重点领域消费政策 、促进和拉动大宗商品消费 、刺激和鼓励服务消费、向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方面入手,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促进消费修复、拓展消费场景、呵护消费心理、稳定消费预期 。

  他相信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线下消费场景渐次复苏,加上促消费政策发力,消费有望继续恢复 ,特别 是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高校清理校级科研机构——去除冗余之后 ,科研组织管理怎样优化******

  光明日报记者 杨飒

  高校 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基础研究 的主力军和主阵地 。过去十年间 ,高校科技力量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 ,校级科研机构成为高校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

  然而,近期不少高校却纷纷发布清理校级科研机构 的通知,引发社会关注。清理校级科研机构释放出何种信号 ?学校应如何更好地管理校级科研机构 ?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高校清理校级科研机构——去除冗余之后 ,科研组织管理怎样优化

2022年6月17日,在重庆大学的实验室 ,学生进行新型硅肥研究实验。新华社发

  淘汰“僵尸”机构,减轻学校管理负担

  近期,湖北大学发布《关于清理校级文科研究机构工作 的通知》,称“为规范我校校级文科研究机构 的管理 ,进一步提高文科研究机构科研水平……学校决定启动校级文科研究机构清理工作 。”

  稍早前,华南农业大学也在《关于开展校级科研机构优化调整和申报工作的通知》中表示,对学校“校级非实体科研机构进行整合优化调整和清理(含自然科学类 、人文社会科学类)” 。值得关注的是,在撤销一批不符合要求 的非实体科研机构的同时 ,该校还明确,要新建一批聚焦前沿科学 的非实体科研机构 。

  对此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英剑表示,清理校级科研机构的原因 ,应该从其成立目的、运作情况等方面分析 。一般来说,成立科研机构大都是为了促进学术发展 ,推进科研成果产出,支持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等。成立初衷往往 是积极 的。“但据我了解 ,一些校级科研机构在成立 的时候,并没有获得学校 的实质性支持 ,严格说来属于‘三无机构’ :无经费、无人员 、无办公场所,即学校不提供额外的经费支持 ,需要个人去申请纵向或横向科研经费;除了带头人外,没有编制,所以无固定人员 ,全都是兼职;因为无行政规划 ,也难以配套专门 的办公室或实验室等。此类现象,在文科类科研机构中比较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科研机构 ,可能从学校某个部门或者机构负责人所在学院获得少量的经费支持 ,但大都不长久 ,很难维持一个科研机构的正常运转 。”

  郭英剑补充道 ,从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到,一些高校所清理 的科研机构,大都处于停运、负责人退休状态等等。因此,应该属于正常 的清理范围。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也认为,清理校级科研机构主要 是把名存实亡 的“僵尸”机构淘汰掉,减轻学校的管理负担。“校级科研机构从建立到发展 ,有 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有 的逐渐被淘汰走向消亡 ,都是可能发生 的情况。”

  张端鸿认为 ,校级科研机构 的优胜劣汰是高校优化科研组织管理 的必然过程 。一些校级科研机构曾经发挥过积极 的作用 ,但逐渐被淘汰了 ;也有一些校级科研机构建立以来只是一个空转的平台 ,客观上需要清理 。建立常态化的校级科研组织动态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 的,这意味着高校更加重视内涵发展 、高质量发展。

高校清理校级科研机构——去除冗余之后,科研组织管理怎样优化

  2021年6月11日 ,中国农大河北省鸡泽县综合试验站小麦试验田中,师生们在田间采集数据 。金书怀摄/光明图片

  校级科研机构获批不易,但管理考核标准不完善

  清华大学科研院丁帆等学者曾梳理了清华大学校级科研机构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学校自主批建科研机构和联合科研机构(学校以协议形式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建立的科研机构)。其中,自主批建科研机构分为部委委托学校建立、根据学校战略发展部署建立、学校顶层规划布局建立 、学校为筹备政府批建科研机构建立四类 。联合科研机构则包括与国内企事业单位或国(境)外企业合作建立,与国(境)外大学、研究机构或组织合作建立两类 。

  丁帆等学者认为 ,校级科研机构的出现为高校构建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 ,开辟了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也为高校提高科研能力及实现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 的发展道路 。

  那么,高校校级科研机构的建立和清理是否有相关规章制度可参考?

  张端鸿指出,除了省部级平台、国家级平台有相应层面 的管理机制外,一般性 的校级科研机构均归属学校内部科研管理 ,其成立和清理主要依据学校科研机构管理办法 。按照通例 ,高校层面会出台校级科研机构管理条例或者办法 ,由学校科研部门 、机构或组织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审核 ,重要的校级科研机构需要通过校长办公会议审议 。

  郭英剑介绍,对于少数获得学校经费支持的科研机构 ,高校一般都有考核指标;但 是 ,对于那些“三无机构”,高校通常并没有具体考核指标 ,所以,机构负责人的成果,一般都被认为 是科研机构 的成果,以此作为机构能否继续存在下去 的重要依据 。当然,具体的管理 ,各校有不同的方式 ,但大都归科研处管理。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 ,不少高校均出台了科研机构管理办法,不仅有设立要求 ,更有管理与考评指标。

  例如《上海师范大学科学研究机构管理办法(修订)》中提出的申报标准之一是“申报科学研究机构必须以学校相关学科为支撑 ,有明确 的研究目标 、研究任务、研究方向,以及相对稳定的建设规划 。”而在“管理与考评”中明确规定,“校级科学研究机构建设周期为四年 。自批复日期起 ,四年建设周期结束,通过相关绩效考核可进入下一轮建设周期 。绩效考核 的对象为原科学研究机构 的全体成员。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科学研究机构 ,由主管部门报请主管校长批准后撤销”。

  张端鸿表示,校级科研机构 是依托院系等教学科研组织建立 的具有相对独立性 的科研平台 ,也有少部分是完全独立于院系 的。跟院系内设的科研机构相比 ,校级科研机构或者其负责人一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 ,才能在学校层面获得审批 。校级科研机构以学校层级的名义面向社会各界拓展科研合作 。而涌现一批活跃的校级科研机构,有助于高校科研整体活力和实力 的提升 。“校级科研机构管理比较灵活 ,有助于形成较强的科研资源吸纳能力 。很多校级科研机构具有成长性,有些省部级平台 、国家级平台也是从校级科研机构成长起来的。”

  郭英剑认为,校级科研机构要想运转良好,就必须认真对待。“现在的情况 是,申请成立获批不易 ,但成立之后 ,管理相对放松,很大程度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高校清理校级科研机构——去除冗余之后,科研组织管理怎样优化

  2021年6月26日 ,在江苏泗洪经济开发区新科技实验室内,党员工程师带领科研团队开展研发工作 。耿怀军摄/光明图片

  清理机构的同时 ,更应多扶持有潜力 的科研机构

  丁帆等学者曾在《设立校级科研机构 的必要性探讨》一文中指出,校级科研机构的建立有助于发展新兴学科 、前沿学科、交叉学科 ,对高校学科建设及声誉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文章表示 ,成立校级科研机构可聚集多方资源,突破传统学科束缚,通过集中科研力量,避免人力 、物力和科研资源 的隐性浪费 ,控制科研成本,降低科研工作重复率,提高科研成果产出率 ,拓展科研思路及方法 ,发展优势学科、开拓新兴学科,扩大高校 的科研与学术影响力 。

  那么 ,校级科研机构建立后,如何才能保证其长效运转 ?

  郭英剑认为 ,首先需要学校投入,并认真加以管理。“既然批准机构成立 ,就应该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为机构运转提供必要的支持。相比于为科研机构提供充足编制、供给办公场所,给予一定科研经费支持虽然也有难度 ,但存在较大可能性。当然,如果成立该科研机构 的目的 ,是为了以此为学校争取额外 的科研经费,那另当别论。有了经费,即使没有固定人员,也可以临时聘请工作人员 ,或者按照科研项目要求聘请人员,会议室 、实验场所等空间也都可以自行租用 ,机构也就可以迈开正常运转 的第一步了 。”

  张端鸿指出,校级科研机构有效运行的关键是人 ,机构成立后,核心成员 是不 是继续在这个平台上投入足够 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关键 。高校应当对校级科研机构建立动态监测和管理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充满活力、具有影响力 的校级科研机构 。“我认为,清理校级科研机构不应只把关注点放在‘淘汰后进’上 ,更要发现并扶持有潜力 的科研机构乃至院系内设科研机构 ,同时不断优化管理。”

  郭英剑表示,“从我个人 的经验来看,今天的文科科研机构比过去具有更大的作用与价值。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 ,可以不局限于学院较为单一的专业设置 、学术资源,通过科研机构 的形式,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人员组织在一起,从而进行学科中各专业与其他专业 的重组 ,形成文理交叉 。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另一方面 ,可以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扩展知识和创新思维的目 的 。”

  他认为 ,如果建设得较为成功,校级科研机构完全可以在新文科背景下,发挥重要 的纽带作用 。“对于文科而言,已经到了科研机构转型的关键时期 。利用整顿清理 的时机 ,对其中的‘潜力股’给予一定 的科研经费支持,让其在新文科背景下发挥文理交叉与融合 的时代作用 。这比一味清理 、淘汰,意义要大得多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3日 14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