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app - 大发app
大发app2024-01-26

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村民增收******

  吃过午饭,许蕾照例前往六冲河畔观光步道施工处。河岸边,工人们正拿着锄头平整路面,推着小推车运石头。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观光步道已初具雏形。

  许蕾 是党 的二十大代表 、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党委副书记 、化屋村党支部书记 。两个多月前 ,在北京参会 的许蕾接到消息,村里观光步道动工了 。刚从北京回来,许蕾就赶到施工现场,鼓励大家争取在春节前完工 ,“这样就能在春节假期接待游客了 。”许蕾说。

  化屋村地处乌江上游 ,位于乌江源百里画廊风景区内 。这些年 ,依托独特的山水风光 ,化屋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红火 。“但还有不小 的提升空间 。”许蕾说,村里虽有旅游公路,但未实现人车分流,离河边又远,游客难以近距离欣赏沿河风光 。

  今年4月,许蕾等村干部和村民们合计,决定沿河修建一条观光步道 。从争取项目资金到讨论设计方案,半年多的时间里 ,许蕾没少费心思。

  听说观光步道要修到自己家门口 ,化屋村村民王光元积极加入施工队 。这几年,王光元开起了农家乐。“观光步道修好后 ,会有更多游客过来,农家乐的收入估计能翻番 。”王光元说。

  王光元承担观光步道部分路段 的施工管理工作,每天工资约200元 ,普通工人每天也有150元至180元 的收入 。“为保障村民就近就业,观光步道项目资金的30%用于支付村民工资。”许蕾说 。

  村里房屋改造也是许蕾 的操心事。“结合村民意愿 ,适宜发展餐饮民宿 的 ,对其房屋外立面进行统一改造 ,展现少数民族村寨 的独特风貌。”许蕾说 。

  去北京参会 ,许蕾带了两套展示苗绣和蜡染元素 的服饰,让更多人了解化屋村的特色苗绣 。还没等许蕾回村,订单就从四面八方飞向了化屋村 。

  “嗒嗒嗒……”苗绣车间里 ,村民杨飞和其他工人正忙着赶工 。“许书记,200多套订单 ,我们大约完成一半了。”杨飞十几岁时就学习苗绣手艺 ,前些年一直在外做水泥工 ,见家乡大力发展苗绣 ,她在2019年回到化屋村,成为苗绣车间的一名绣娘。“工资和在外打工差不多 ,还能照顾老人小孩。”杨飞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立足化屋村 的资源禀赋,我们大力发展苗绣、黄粑、黄姜、黄牛等产业 ,村里的合作社取得了不错 的效益 。”许蕾介绍,今年6月30日 ,合作社给村民分红60余万元 ,春节前还将进行分红。2021年,化屋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3万元 。(记者 汪志球 陈隽逸)

大发app

钱钟书杨绛印象记******

  邓国治

  说真 的 ,那天跟着朋友去南沙沟 ,我 的目的很明确,就 是想采访一下钱钟书 、杨绛夫妇。没想到 ,才得进门 ,钱老便先申明:“你们作为朋友来访,我这里当然欢迎 ;若 是为的新闻采访 ,那么,恕不接待。”

  我只好换掉了身份,从记者变成读者。其实,首先还 是读者 ,正是读了二老 的著作,才产生了想采访 的愿望 。

  正好杨绛也在家 。读过她的《干校六记》 ,脑子里先有了一个爽朗、幽默的印象 ,待得见面 ,却 是位恬静、温柔 的女学者。几十年风尘仆仆 ,她依然还 是当年东吴大学文学院女生那种南国闺秀形象 。钱老把我们介绍给老伴,随即笑说:“一听说记者 ,我先 是吓一跳。后见他们来意甚善 ,这才没有用‘太极拳’的方式……”“太极拳”者, 是指拳中的“推”式——拒而不纳也。

  钱老说:“我不愿意宣传。我今年70多岁了,我只想抓紧时间,多做一点事 。宣传 ,只能给我帮倒忙 。《围城》出版后,报纸上一登,就平添了那么多来访的 、来信的 ,向我要书……”

  《围城》从1947年上海初版后,接着两年又印了两版,此后暌违30载,直到1980年才出了新的一版 ,印数13万册 ,几乎未出月就销光;新二版已于不久前印出。除了国内出版 的,和香港有它的“盗印”本外 ,译成外文的,便有英、俄、日、德等国文字 。《围城》影响可谓大矣。

  杨绛抗战时期写过剧本,建国以后翻译过多种文字 的外国文学名著,著名 的《唐•吉诃德》 、《吉尔•布拉斯》等都是她翻译 的 。近年来 ,开始转向写小说、散文 ,她诙谐地说 :“这两年 ,眼睛花了,懒得看小字、查字典,所以就自己写点即兴文字——我这也是个偷懒的办法吧,实际上 是不务正业 !”——她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

  这一“不务正业”,使我们看到了杨绛的许多新作。《干校六记》由三联书店出版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将出版《杨绛小说散文选》。她的文字 ,情真意真 ,读来十分亲切 ;而那幽默诙谐 的风格 ,又让人想到她所有翻译过的塞万提斯、勒萨日等人的文章。尽管钱老在他为《干校六记》所作的小引里说到“《浮生六记》——一部我很不喜欢 的书。”《干校六记》还 是让人想到了《浮生六记》 ,也想到了《项脊轩志》 、《泷冈阡表》一类古代散文中 的名篇。尽管时代不同 ,内容各别,但一个“真”字却是共同 的,也 是最能揪动人心的。看似身边琐事,细小 ,甚至是絮絮道来 ,但由于这一“真”字,就使你不但不觉琐细无聊,反而像置身其中 ,与主人翁共同欢乐 ,共同叹息 ,共同着急。我喜欢杨绛 的文章,我想,最最主要 的便在这个“真”字上 。

  “文如其人”,钱老夫妇待人接物,也同他们的文字一样——如果能够这么类比 的话 。虽 是初次见面,但不大功夫,二老就同我们谈得很坦率,很真诚。听说我喜欢书画 ,还一次次地从书柜里取出外国朋友赠送 的外文版中国画册 ,不厌其烦地一页页翻给我看,讲给我听。杨绛已逾古稀,比我年长整整一倍 ,而她对我们说话,就像同朋友一样,真切而随便 ,使你立刻摆脱了拘束。钱老也如是,说起近年来杂务缠身 ,以至有些读者来信顾不得细细作答时,他回身从书桌上翻出一封来信,指点着给我们看 :“这是一个20年前就来过信 的读者。喏 ,你们看 ,他这里还责备我 ,为什么20年前你的回信那样热情洋溢 ,现在却做不到了 。他说这很让他失望……”

  其实 ,这 是错怪了钱老。人 的精力、时间毕竟有限 ,且不说经过这20年下来钱老 的身体不用秘书、助手,而近年来会议、头衔 的有增无减,又要占去他大量有用 的时间。钱老给我们看了一大堆各色各样的请柬 ,什么“吴敬梓研究会”、“水浒研究会”,还有许多 的会议通知……他说 :“现在我什么‘会’也不想参加,我只 是想尽量多做一点工作 ,写一点东西 。国外有好几处邀我去 的,我也不想去,都婉谢了……”面对这几年来盛行 的出洋“考察”风 ,和争头衔 、排名次等等一系列 的讲究,我感到,面前的这位老人 是如此可敬!

  而钱老治学广博与严谨,也的确令人肃然起敬!他 是1937年英国牛津大学 的副博士 ,精通多门外语——他只 是自谦地说 :“那时要考学位,除主攻一门外文外,还必须兼通两门外语。”意思这不过是环境使然罢了 。而其实,精通外语到能写作 的程度,这可不是一般的功夫就可达到 的。尤为难得的是,他同时还精熟中国文学 ,包括深奥到诘屈聱牙的一些古代文史哲著作。中华书局出版 的四部头的《管锥编》,就是他对《周易正义》 、《毛诗正义》 、《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 、《列子张湛注》等十多部历代有关著作与西洋文学哲学著作进行比较后 的一些札记,里面有不少新 的见解和有趣的比较。这里,十余部中国古代史专著与英、德 、法、意、拉丁文5种外语 的引文,不论 是纵是横,都可以当得上洋洋大观 的了。

  而钱钟书先生 ,除了融汇古今,博通中外,他还写得一手好书法,有深厚 的艺术修养 。杨绛 ,则与其说是贤内助,不如说首先是同志 ,是志同道合 的伴侣 。

  因为 是“印象”,因为钱 、杨二老的反对采访而使我在交谈中没有作一言半语 的记载,所以 ,我只 是想到哪里 ,写到哪里,也不一定说清了些什么,有些事实也未经核实 。而且 ,最根本的还在于未曾征得二老 的同意 。但 ,心里有些印象 ,不写总觉得不舒坦——这也 是文人 的一种劣根性吧 。姑存于此,且待骂声。

  (1982年7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app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