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世纪| -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 共创行业新价值
五五世纪2023-01-31 16:05

五五世纪

世界向何处去?习近平答“时代四问”******

  (近观中国)世界向何处去?习近平答“时代四问”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 梁晓辉)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国际形势处在更加复杂动荡 的历史关口,“世界向何处去”成为时代之问 。

  “和平还 是战争 ?发展还 是衰退?开放还 是封闭?合作还 是对抗 ?”22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明确解答“时代四问” 。

  ——要和平不要战争。

  和平 ,是中国的坚定选择 。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 ,失之则难存。面对当前 的和平之忧,他再次重申 ,“我们要团结协作 ,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世界并不太平,乌克兰危机硝烟又起、惨痛 的事实让人愈加认识和平的可贵 ,也让世人看清 :迷信实力地位,扩张军事联盟,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安全 ,必然会陷入安全困境。

  “霸权主义、集团政治、阵营对抗不会带来和平安全,只会导致战争冲突。”习近平在演讲中直指症结所在,呼吁面对动荡不安 的世界 ,要不忘联合国宪章初心 ,牢记守护和平使命 。

  全球安全倡议 , 是中国推动世界廓清安全认知迷雾、捍卫和平 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重申这一倡议“六个坚持” 的核心要义,再次强调 ,国际社会要摒弃零和博弈 ,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当今世界,个别国家为追求自身绝对安全,热衷于拉帮结派,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 ,严重威胁全球安全。”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晓丹指出 ,而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显示出自身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行动派。“在动荡不安 的世界,中国始终 是世界和平的‘压舱石’ 。”

  ——用发展应对衰退。

  目前 ,全球发展进程遭受严重冲击,国际发展合作动能减弱,南北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面对“全球过去数十年减贫成果可能付诸东流” 的衰退之忧 ,习近平指出 ,我们要守望相助 ,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

  “中国正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至全球,那就 是用‘发展’解决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说 。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 的总钥匙。正 是因为对发展持之以恒的追求 ,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人民得以过上幸福生活 ,这也被视为中国成功 的重要“密码”。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推动全球发展迈向新时代,造福各国人民。”围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习近平在演讲中以全球发展倡议给出应对衰退的“中国方案” ,从减贫 、卫生 、教育 、数字互联互通、工业化等领域合作 ,到粮食、能源 、抗疫合作,最终落脚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

  陈凤英认为,今天,中国正通过全球发展倡议 ,向世界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也正用这一发展的经验回馈世界 ,推动发展问题回归国际核心议程。

  ——促开放而非封闭 。

  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一些国家想实行“脱钩断链” ,构筑“小院高墙” ,封闭之忧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关切 。

  对此,习近平在演讲中明确回应 ,“我们要包容并蓄,共同扩大开放融合 。”他并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释 :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世界,能给各国带来更广阔 的发展空间,给人类带来更繁荣 的未来;开历史倒车,企图堵别人 的路 ,最终只会堵死自己 的路 。

  在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李瑞琴看来,这一表述既 是世界经济发展史 的真实写照,也来自于中国经济发展 的自身经验。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包括东亚经济的崛起 ,都得益于经济开放政策 。

  也因此,即便在新冠疫情影响、全球需求收缩 的情况下 ,中国依然持之以恒扩大开放。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 ,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4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

  “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演讲中,习近平引用秦朝李斯《谏逐客书》的话强调“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并再次释出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中国将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热忱欢迎大家在中国投资兴业。

  ——要合作不要对抗。

  一段时间以来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 ,“对抗”的色彩浓厚 。一些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遭到人为干扰,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 。与此同时,由乌克兰危机引发的制裁及反制裁措施,恶果远远超出涉事国地域范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日前撰文表示,极限制裁将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拖累经济增长,让过去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成果付诸东流 。

  今年4月,习近平曾在博鳌亚洲论坛以“机器与零件”作比喻,批驳某些恶劣行径。此次 ,习近平再次表明合作而不要对抗 的态度:我们要同舟共济 ,共同实现合作共赢 。他更将制裁是比作是“回旋镖”“双刃剑”:终将损人害己,使世界人民遭殃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表示 ,经济全球化让各国利益紧密相连 ,一味使用制裁代价将是巨大 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所提要合作不要对抗 的现实意义更加凸显,也体现出勇答时代之问 的历史担当 。

  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滞,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也会不断带来新 的“时代之问”。我们要建设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如何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险所惧?观察认为 ,习近平解答“时代四问”也将给世界思索新的“时代之问”带来启迪。(完)

东西问 | 刘宏 :“本土化”与“跨国性”交织 ,新加坡华人新移民身份认同如何嬗变?******

  中新社北京1月4日电 题 :“本土化”与“跨国性”交织,新加坡华人新移民身份认同如何嬗变 ?

  ——专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暨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

  中新社记者 吴侃

  作为华人占多数的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国家,新加坡对于思考华人新移民社会认同和跨国主义间不断变化 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个案。近年来中新两国合作不断深化,在带来巨大经济机遇的同时 ,也使当地社会对华人新移民更关注 ,推动并强化独特的新加坡华人身份认同成为新加坡族群政策 的重中之重。

  在新加坡“多元一体” 的族群政策下,近十年来华人新移民的社会认同产生了怎样 的变化 ?华人新移民的“本土化”与“跨国性”进程如何交织互动 ?中华文化如何影响华人身份认同 的构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暨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教授近日就此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新加坡“多元一体” 的族群政策有怎样的背景 、内容和特点?新加坡的“多元一体”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何不同 ?

  刘宏:我认为新加坡的族群政策体现了“多元一体” 的特征和追求。“多元一体”这个概念 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来 的,他从三个层面阐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的特点 :56个民族是基层 ,中华民族是高层 ;汉族在从分散 的多元向一体转变过程中扮演了核心凝聚作用 ;不同层次的认同并行不悖 ,各自发展自身特点 ,形成多语言多文化 的整体 。

新加坡街头 的春节灯光秀。Ore Huiying摄

  新加坡的“多元一体”跟中国有些类似,但也存在显著差别。新加坡是中国以外唯一一个华人占多数 的多元种族国家。华人占总人口的75%左右,但华人及其语言文化并未作为从多元到一体的凝聚者 ,新加坡在保留多元种族语言的基础上,采用英语作为通用语并以多元文化为核心来凝聚整个国家 。易言之 ,新加坡 的“多元一体”,“多元”是种族、语言 、文化、宗教上的多元 ,“一体”是指一体的国家身份认同 。这不仅 是多元族裔社群融合 的基础,也构成国家对新移民社群的总体政策框架。

  新加坡政府的移民政策有两个逻辑,一 是经济和人口逻辑 ,新移民可以补充对新经济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的人力资本 ,也能协助应对持续 的低生育率带来 的挑战。二 是政治和身份认同驱动 的逻辑,它要求新加坡确保新移民紧密地融入本国具有多元种族特征 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

  以上述两种逻辑为考量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新移民 的政策,全力推动包括华人在内 的新移民融入多元种族社会中,推动并强化独特的新加坡华人身份认同 ,同时也鼓励他们与中国及其他海外华人社群建立跨国商业网络 。

    新加坡唐人街。Newscom/视觉中国 供图

  中新社记者 :华人新移民在建立独特的新加坡华人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同时面临“本土化”与“跨国性”两个进程 ,这两个进程如何交织互动?

  刘宏:新移民移居海外后 ,同时面临着两个社会进程,即“本土化”与“跨国性”。本土通常指海外移民 的移居地,本土化指华人移民因适应海外移居国社会而产生的一系列调适与变迁 。跨国性是移民形成并维持其连接移居国与祖(籍)国 的多重社会关系的机制和过程。

  在新加坡 ,华人新移民的本土化与跨国性 是并行不悖的 ,二者并非“零和游戏”,而 是相互促进、彼此推动 的。华人移民在努力融入移居国的同时,也在家庭、生活、事业和文化等方方面面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本土化与跨国性 的深度和重要性并非完全相同 ,华人新移民还 是以融入新加坡社会为主要导向和目标。

  我们所说 的“双重嵌入”是将社会学的“嵌入”这一概念置于移居国和祖(籍)国双重视野之下 ,探讨新移民的本土化和跨国性这两大进程如何彼此交织与互动 。以新加坡华人群体中 的新移民企业家为例,推动新移民企业家在新加坡和中国 的双重嵌入 的因素 是多方面 的。

  一 是新中两国相对开放和不断改善 的移民政策 。作为移民国家 ,新加坡一直在接受移民,随着新加坡移民人口不断增长 ,新加坡政府也加快推动新移民融入本土社会 的步伐。二 是新中两国相邻 的地理因素和不断提升 的经济合作环境。新加坡政府奉行开放型经济政策 ,注重与中国 的经贸合作 ,对于华人新移民以及与中国在经济上联系互动持积极态度。近年来中国政府 的招才引智和引资工作也不断完善 ,针对海外华人投资创业有一些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三是新移民企业家与老一代华商相比 ,有更强 的双重嵌入的意愿和能力。

    新加坡民众来到寺庙向观音菩萨祈福 。NurPhoto/视觉中国 供图

  中新社记者:新加坡华人社团在帮助华侨华人融入住在国社会和搭建与祖(籍)国联系方面分别起到怎样 的作用 ?

  刘宏 :海外华人聚集区会自发形成华人自我管理 的社会形式,组成华侨华人联合会 、华商会 、同乡会等社团。传统 的华人社团大多是基于地域和亲缘成立 的 ,而新移民社团成员来自中国不同区域 ,社会背景更多元化,也更具包容性 ,华人社团在帮助新移民融入住在国和联系祖(籍)国两方面都起到作用。

  新加坡最大 的华人新移民团体华源会成立于2001年,其使命包括协助会员更好地融入新加坡 的多元种族社会、助推新加坡与中国 的商业贸易合作等 。我对华源会成立以来至2019年期间举办的263项活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 ,与融入当地有关和与祖(籍)国有关 的活动数量呈现增长趋势 ,但以前者更为显著。成立于2000年 的新加坡天府会也有类似 的发展轨迹 。虽然天府是四川 的别称 ,但其会员来自中国各地 ,天府会各类活动也注重将帮助会员融入住在国和加强会员与祖(籍)国的联系相结合 。

  作为全球化浪潮与跨界商业网络日益发展的一个方面,新移民社团也推动了制度化网络的建构 。自1990年新中建交以来,特别 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 ,两国经济关系发展迅速 ,中国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新移民社团能更有效地推动两国间交往,在跨国商业网络建构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 ,使华人新移民企业家可以充分发挥了解两种制度 、两种文化的优势,进而成为中国企业在地化 的合作伙伴 ,同时将国外的一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带到中国。

华人在新加坡跳广场舞。朱迪锋 摄

  中新社记者 :如何理解华人 的“社会认同” ?近十年来新加坡华人的社会认同产生了怎样 的变化 ?中华文化如何影响华人身份认同 的构建 ?

  刘宏 :谈到社会认同 ,其经典 的定义 是“一个社会 的成员共同拥有 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 的集中体现 ,本质上 是一种集体观念 ,它是团体增强内聚力 的价值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加坡华人社群面临 的关键问题就 是身份认同问题,即如何在全球化时代 、在这个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 的国家中,塑造、培育和强化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和内部凝聚力。

  近十年来,在新加坡政治经济新常态 的大背景下 ,华人新移民 的社会认同发生了一些转变 ,在延续此前 的多元性特征同时,其重心日益向本土认同转移。与此同时,祖籍地联系以及全球商业网络依旧发挥着不可忽略 的作用。

新加坡中学生参观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基地——新加坡晚晴园,了解辛亥革命历史。苏丹 摄

  这种变化其实是很自然 的现象 ,大部分的新加坡华人在当地出生,与祖(籍)国和家乡的地缘联络有所减弱,但文化上的牵绊依然重要。例如,新加坡移民局2022年5月底取消了新生儿出生证上 的父母籍贯标识 ,在接到很多民众特别 是华人民众和社团的反馈后 ,移民局决定9月1日起把籍贯这一包含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标识重新加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对华人 的影响是深刻且长久 的 ,新加坡华人社会经过两百年 的发展 ,其文化融入了住在国和东南亚的因素 ,呈现出本土化特点 ,形成了有特色 的华人文化 ,表现在语言 、文化 、习惯、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 。比如华人依然保持着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习惯 ,但节俗中已融入了住在国文化特征(如捞鱼生的传统) ;语言方面,新加坡华人日常使用华文时也会加入一些英文或马来语词汇等,逐渐形成植根于多元种族社会中 的充满活力 的新加坡华人文化。同时,政府也认同华人文化 是新加坡社会很重要 的组成部分 ,通过不同方式注重保留 、传承和推广中华文化。(完)

  受访者简介 :

   刘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 、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社会科学学院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系陈六使讲席教授 。他 的研究领域包括亚洲治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国际移民和全球人才管理等。他已出版20多部专著和100多篇学术论文。中文近著包括《跨界治理的理念与亚洲实践》(2020)、《国际化人才战略与高等教育管理》(2020) 、《亲爱的中国——移民书信与侨汇(1820-1980)》(2022) 、《移动的边界——跨国文化、教育与认同 的政治》(2022)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