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彩大厅用户注册|购彩大厅用户注册
购彩大厅用户注册2022-06-12

刘跃进的谦和与《从师记》 的严苛——写在“《从师记》暨新时代学者散文研讨会”前******

  顾友泽

  刘跃进先生 的新作《从师记》出版,拜读之后 ,收获颇丰。《从师记》 是一部散文集 ,主要记载先生的求学经历以及与此相关 的人与事 。虽然是以自己的个人经历为线索 ,然而内容却异常厚重 ,这是因为作者早年生活的“那个时代,激情澎湃 ,如同我的名字,一直在‘跃进’中” ,在介绍自己 的求学经历时,不可避免地反映那个波谲云诡亦且波澜壮阔 的时代。而且 ,作者转益多师 ,其所师从或交往者大多为学界名流 ,本身就有很多为人关注的事迹 。如此种种,决定了该书的内容必然不同凡响 ,精彩纷呈而浑厚淳雅 。

  虽然作者并不刻意抒情,甚至在情感表达上非常地节制,但这部《从师记》还 是给读者带来了很多的感动与感慨,比如作者因母亲 的提醒而失去了也许会产生美好爱情 的机会而心情复杂就令人唏嘘 ,作者对自己早年学业先天不足而导致不得不放弃作家梦想的描述同样引起很多同龄人的共鸣 ,至于其在艰难环境中备战高考时表现出 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更是令人感动 。然而 ,最令我感动的 是作者对学术尊严 的维护与学者交往之间 的温情。

  作者对学术与学者的尊严非常看重 。他在《斯人已逝,德音未远》中谈到自己作为大三 的学生看到傅璇琮先生 的《唐代诗人丛考》时 的感受 :“我并不能完全读懂,但可以读出学术的厚重与学者 的尊严 ,那 是我向往 的境界。”而作者自己到扬州大学讲学后,也同样得到了这样的赞誉,王小盾先生在给作者 的信中写道:“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厚博大,其尊严及其生机,都由你谦和地表达出来。” (《求其友声三十年》)

  正 是出于对学术尊严的维护 ,面对良莠不齐的学术界 ,作者忍不住对当前学术弊端提出严苛批评,其在《裴斐先生 的傲骨与逸情》中指出当前学界存在消解经典 ,或者躲避经典,同时:

  在方法上,因循守旧 ,为论文而论文,为学位而学位 ,缺乏学术个性 ,更缺乏活 的灵魂。在态度上,仰慕洋人 ,唯洋人马首是瞻 ,洋腔洋调 。在结果上 ,书 是越来越多 ,垃圾也越来越多。

  又在《从师记》中说  :

  现在有些专著 ,往往连概论都不如 ,只 是依据既有的知识 ,预想一个题目 ,然后利用现代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拼凑成书 。这样 的成果,或许能给作者带来一定好处,对学术界来讲,几乎没有借鉴意义。

  作者平时与人交往温文尔雅 ,几乎未曾见其动怒,但是对学术界 的不良风气 ,却还是直言其弊,体现出维护学术尊严的高度责任感。

  那么,如何维护学术的尊严呢?作者通过介绍自己所崇敬的师长 ,具体而形象地给出了答案。

  首先,维护学术尊严就要尊重学术本身。作者认为,学术本身是厚重 的、博大 的,无论 是谁都无法全部把握 ,因而面对学术,始终要保持着谦卑之心 。其在《好诗不过近人情》中谈到自己在杭州大学学习 的体验:

  这些课程,内容浩繁 ,一时难以消化 ,但是它却向我打开了一扇窗 ,可以真正感受到世间学问 的博大浩繁。

  在《从师记》中又写道 :“大千世界,图书无限。一个人终其一生 ,也读不了多少书。”一个人取得 的成就 ,面对既广且深 的学术殿堂 ,何其渺小 。故作者引用罗宗强先生 的话说:“现在很多教授还不明白山外有山 的道理,以为自己写了几本书就 是专家 。”学术研究如果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故步自封,结果必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作者又引用姜亮夫先生的话 :“登高望远,你才会知道世间学问 的博大 ,自己 的渺小,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记忆中 的水木清华》)面对学术,学者理想的状态应该像傅璇琮等先生那样“学问既深 ,义气自平。”作者赞美这样的状态 ,亦追随前辈的风范 。

  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认为,做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是有学术品格。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师长们严谨 的学术态度、扎实 的文献基础 、恢宏 的视野 、高度的文化责任感 、坚强 的毅力等不厌其烦介绍。介绍姜亮夫先生,写其临终前对学生的“最后最高要求” ,令人感佩不已 。记录叶嘉莹先生之论 :“如果说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么真诚则 是追求真理 的重要途径。做人做事要真诚 ,学习钻研要真诚 。真诚 是做人的重要标准,古代这样 ,今天也是这样 。”彰显出叶先生修辞立诚的风范 。而记叙罗宗强先生指导作者写作学年论文 的详细经历,则让我们看到罗先生一丝不苟、严谨到近于苛刻的程度 的形象,而罗先生 的学术品格也呈现在我们眼前 。尤为令人感动的 是,作者专门为既没有显赫 的家世与名声 ,也没有令人瞩目 的成就 的社科院文学所图书馆主任汪蔚林先生作传 ,表彰其甘于奉献、勤勤恳恳 ,以专业 的精神服务文学所 的学者的事迹。在作者 的眼中,学术分工并无高下之别 ,敬业的精神都值得人尊重。

  其次 ,维护学术的尊严就要求学术研究本身不俗。作者在《记忆中 的水木清华》中特意援引王国维 的话:“大抵学问常不悬目的而自生目 的 ,有大志者未必成功 ,而慢慢努力者反而有意外之收获 。”作者阐释说:

  王国维先生就是想告诉学生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有太强的功利性和目 的性。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 :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又在《从师记》中引用钱穆 的话 :

  我生平做学问,可说最不敢爱时髦或出风头,不敢仰慕追随时代潮流 ,只 是己性所近 ,从其所好而已……世局有变 ,时代亦在变,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天地变 ,时髦 的亦就不时髦了 。所以不学时髦的人 ,可不求一时群众所谓 的成功,但在他一己亦无所谓失败。

  作者高度认可这些说法,并且身体力行 ,其学术研究 ,不务空言 ,言必有得 ,往往能够从文献 的细枝末节中发现历史的某些真相。而其对当下学子攻读博士学位 的目 的,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

  通过三年 的专业学习 ,我们的学生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都会有益处 。开卷有益 ,没有白费 的工夫 。重要的是要阅读 ,要有积累,不能有太强 的功利目 的 。

  学术不仅不 是追求世俗利益的工具 ,甚至学术本身并不带有目 的, 是无用之用 。

  再次,维护学术的尊严要求学术研究者能够做融通 的学问。钱穆在《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中说:“欲求了解某一民族之文学特性,必于其文化之全体系中求之。”学术如果格局太小,很容易造成盲人摸象 的局限。只有将局部放到整体中考察 ,才能真正发现局部的特征与意义 。作者接受众多名师 的亲炙,提出学术不能流于琐碎饤饾,支离破碎 。其认为学术研究中的文学研究应该遵循刘知几《史通》中提出的才 、学、识三者并存 的原则 ,并阐释说:“才就 是艺术感受 ,学就 是文献基础,而识则 是理论素养。”而当下有些研究 ,“仅就某一点而言 ,似乎有一得之见,但是 ,倘若通盘考察,就不 是那么回事了”。(《好诗不过近人情》)这样 的研究, 是不足为观的。相反,作者赞同这样的研究:“也许他们所研究 的对象可能 是一个很小的题目 ,但是在这课题 的背后 ,你却感受到坚实厚重的学术支撑 。”(《好诗不过近人情》)这些观点 ,正是师长们对作者耳提面命 的结果。罗宗强先生教导说 :“工夫要扎实,但不要钻牛角尖……思想还是开阔些好。”(《从师记》)姜亮夫先生在古籍整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说:“不要培养电线杆子式的专家 ,而是粗通中国文化 的学人。”(《从师记》)在“最后最高要求”中提出:“培养自己‘普照’整个专业与中国全部文化史的能力”“不做支离破碎的学问。”(《记忆中 的水木清华》)曹道衡先生起草的《先秦两汉文学博士生培养计划》提出:“应强调史料和作品本身,坚决反对空谈 、人云亦云及发奇谈怪论。”(《从师记》)作者就硕士论文求教于魏隐儒先生 ,得到的答复 是不赞成写空洞的诗文评类的文章 。傅璇琮先生提出:

  学术著作,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应该似一级一级的楼梯 ,要扎实,便于扶着向上 ,使人能“更上一层楼” ,以便“欲穷千里目”,而绝不能 是用花纸包扎 的虚阶,看起来颇能目迷五色 ,但一踏上,就会使人跌下,害人不浅。(《斯人已逝,德音未远》)

  受到众前辈 的影响 ,作者也特别重视学术中研究资料 的编纂 ,也多次介绍前辈学人在这方面 的贡献 ,又现身说法,启人深思。

  学术之外 ,《从师记》这部书带给我 的感动, 是作者与众师长之间的情感 。毫无疑问 ,作者对书中所介绍 的师长怀有深深的感激,在《引言》中,作者写道 :

  在我过去四十多年 的求学经历中 ,老师们的影响既广且深……我很景仰他们 ,也很感念他们,很希望有更多机会将这种感念之情表而彰之 。

  将众多师长 的人格风范与学术成就记录下来本身就 是情感的表达。而且 ,读者很容易发现,作者在很多篇章中都使用“感念”“感佩”这样 的字眼 ,看得出作者 是一位很容易动情的人。他在昆明偶遇魏隐儒先生时 ,表现得“喜出望外”(《“小室无忧”》) ,对于王继权先生 的帮助 ,作者心存感激 ,“小子何德何能,竟能得到王老师常年的垂青 ,实属不易 。”(《来谕惓惓,亲如促叙》)然而 ,我们又很容易注意到 ,作者在表达情感时却并不热烈,而 是点到即止。

  同样 的情况 ,也发生在众师长 的表现中。姜亮夫先生对清华大学及清华导师有深厚的感情,因为作者来自于清华,特意将其召至家中长谈 。姜亮夫先生深情回忆在清华的学习与生活 ,言语中充满无限怀念与感激 ,“姜老经常感叹说自己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再也没有遇到清华这样 的好学校了”(《记忆中 的水木清华》)。然而 ,姜亮夫先生直接 的抒情并不太多 ,谈得更多的还 是清华导师的学术与对其教导的经历 。

  我想,这大概就是学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深沉而内敛。作者报考曹道衡先生 的博士 ,是通过傅璇琮先生介绍 的 。曹道衡先生在病榻前告诉作者,他无意中翻出了当年傅璇琮先生当年 的推荐信,并说出院后找来送给作者作纪念,后因曹先生去世而未能如愿。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但从这件事中我们看到曹先生与作者情感之细腻 ,以及对于师生、同道间情谊 的珍视 。作者与众师友的交往 ,因学术而结缘,其淡如水 ,而这也正 是众师友平时待人接物 的态度。傅璇琮先生嘉惠学林 ,助人无数 ,在学界影响甚大,然而其八十岁大寿 的庆祝场面冷清异常 ,因为傅先生事先约法三章,不允许大事铺张 ,这正 是本色学者的处世之道。

  作者笔下 的师长及作者自己 ,往往将对自己帮助与教导的母校 、师长的感激当成自己宝贵的人生财富 ,将之作为一种精神传递给后人。姜亮夫先生曾很庄重地对刘跃进先生等人说:“清华导师也 是你们 的祖师 ,要不辱使命 。”对学校 的热爱 、对老师 的尊重与回报 ,最重要的 ,不是口头的称颂 ,也不 是平日里 的嘘寒问暖 ,而 是将学校与老师 的良好 的风气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影响一代代学子,斯文不坠 。有感于此,作者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也有明确的要求:“如今 ,我也是一名老师,也要像王老师那样 ,努力工作,培养学生 ,多出成果 ,这也许是对王老师的最好回报 。”(《来谕惓惓,亲如促叙》)事实上 ,除此之外 ,作者还利用社科院文研所的平台及个人的影响力将年轻 的学者组织起来举办读书会等活动,指导年轻学者 ,促进学术的繁荣。作者认为 :“我现在依然持有这样 的看法,一个年轻学者 ,能够得到前辈 的扶持 ,确实会影响一生 。”至于这本《从师记》 ,更是将师长所授与自己 的心得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学界,嘉惠学林 ,功莫大焉 。我想 ,作者是将自己对师长的感激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变成了指导 、提携后进的动力。学术人的温情,大概就 是通过这样 的方式一代一代传递着吧 。

  作者在《记忆中的水木清华》中写道  :

  水有源 ,树有根 。一个人能走多远 ,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 ,要看他有谁指点 ;一个人有多成功 ,要看他有谁相伴 。

  《从师记》这部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指点、陪伴我们这些后学在学术道路上前行 的无声导师,也 是直观展现学术的尊严与温情 的舞台。我们感动于刘跃进先生勤勉好学 的精神 ,羡慕其受教于众多饱学之士 ,更感激其金针度人。薪火相传 ,此之谓欤?

  (作者系文学博士 ,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 南通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

购彩大厅用户注册

东西问|陈江洪 :法国邮票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生肖艺术?******

  中新社巴黎1月29日电 题 :法国邮票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生肖艺术?

  ——专访知名法籍华裔画家陈江洪

  中新社记者 李洋

  2023年1月 ,法国发行由知名法籍华裔画家陈江洪设计的兔年生肖邮票,受到各界关注,很多民众在首发日当天在巴黎排队购买这套法国生肖邮票。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和法国邮政总裁菲利普·瓦尔出席邮票发行仪式,就法国兔年生肖邮票 的成功设计和发行向陈江洪表示祝贺。法国生肖邮票缘何受到如此高 的关注 ?法国邮票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生肖艺术 ?近日 ,陈江洪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

法国邮政在巴黎举行兔年生肖邮票发行仪式,迎接中国农历新年 。陈江洪为现场的法国民众签名留念。李洋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中新社记者 :请您谈谈法国兔年生肖邮票的设计思路。您设计兔年邮票用了多长时间?它与您设计的其他年份生肖邮票相比有何新特点 ?

  陈江洪 :法国兔年生肖邮票,对我本人来说有特殊意义,因为兔年是我 的本命年,所以我对兔年邮票情有独钟 。2022年夏天 ,我就开始构思兔年生肖邮票 ,想更好地表现十二生肖中兔子的特有属性 ,如温顺善良 、聪明智慧 、生机勃勃等 。我设计这套兔年邮票大约用了两三个月时间。

  我从2019年开始为法国邮政设计生肖邮票 ,争取每年 的生肖邮票都能体现一个concept(概念)。由于每年 的法国生肖邮票版式是固定的,都采用两枚邮票和两枚竖版小全张的形式 ,所以从艺术整体性来讲需要统一 的风格。我一般采用中国传统国画的技法 ,但仍然希望每年 的生肖邮票有不同的设计变化,从邮票用色到画面情节能体现不同 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陈江洪在兔年生肖邮票发行仪式上展示邮票设计原图稿。李洋 摄

  具体到兔年生肖邮票,两枚邮票小全张边纸上的兔子互相遥望,设计对称 ;其中1.16欧元邮票适用于法国邮资,1.85欧元邮票适用于国际邮资 ,方便使用者寄信到世界不同地方 。我用玉兰花作为邮票小全张的背景 ,象征春节节庆 的吉祥美好。值得一提 的是 ,我还设计了法国兔年生肖邮票 的官方出世纸 ,上面除了印有邮票印样和技术资料,背景中还设计了嫦娥与玉兔 ,从而更直观地体现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 。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庆节日,我每年设计生肖邮票都很细致用心 ,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大家带来对春节节庆幸福平安 的向往 。

陈江洪展示兔年生肖邮票。李洋 摄

  中新社记者: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法国生肖邮票 的印制过程 ?生肖邮票 是否能融入法国邮票的总体设计风格 ?

  陈江洪 :我不仅设计生肖邮票,也协助监督邮票的印制过程 。法国邮政 的邮票印制严谨认真 ,包括邮票的打孔 、套色印刷等技术流程都比较严格。印刷前,我要将邮票印样与我设计的原版图稿核对 ,查看邮票的工艺水平,如套色印制 是否准确等 。我绘制的生肖邮票原图稿非常细腻 ,层次感很强 。而印刷出来的最终邮票成品距离原图稿多少有一些不同 ,但整体仍是过关的 。兔年生肖邮票中我设计了金黄色月亮背景 ,原本希望能使用金粉印制 ,以便更好体现月亮 的质感,但因印刷工艺太复杂而不得不作罢 。2024年将迎来龙年 ,届时法国举办巴黎奥运会,我期待能设计和印制出不同凡响 的法国龙年生肖邮票。

2024年巴黎奥运会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外景 。李洋 摄

  我在法国生活很多年,法国文化自然会成为我的邮票设计元素 ,让生肖邮票融入一些法国艺术风格 ,展现一些“中西合璧” 的艺术特色 。例如此次兔年生肖邮票 的设计,我受法式甜点拉杜丽(Ladurée)启发 ,使用了该甜点的颜色。相信法国民众能接受和喜爱我设计 的生肖邮票 。法国邮政对生肖邮票 的设计也给予积极评价 ,基本上会采纳我就生肖邮票设计和印制提出 的各种建议 ,希望我能够自由发挥,努力配合我的艺术创作 。

  中新社记者:在您看来 ,法国发行生肖邮票对中法文化交流有何种意义?

  陈江洪:文化和艺术没有国界,人类情感都 是相通 的。中国生肖艺术与法国邮票相结合 ,无疑有助于中法文化交流 。在我看来,法国邮政方面很重视对中国文化的推广 ,而农历新年生肖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特色 ,法国邮政希望通过生肖邮票让法国民众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 的了解,近年来也都举行生肖邮票发行仪式 。前两年虽然有疫情,但法国民众参与生肖邮票发行活动仍然很踊跃 。现在前来参加发行活动的人更多了,这肯定将进一步增进中法两国之间民心相通。

法国的中文爱好者在“2022巴黎•国际中文日”活动现场用中文表演中国传统曲艺节目。李洋 摄

  中新社记者:法国邮政应该希望您设计完整 的十二生肖邮票,您 是否已对未来几套邮票设计有了初步的艺术构思 ?是否计划对十二生肖邮票有完整统一 的设计风格 ?

  陈江洪 :法国邮政方面确实有此希望 。我当然也希望能设计出完整 的十二生肖邮票 ,而且在设计中考虑到完整性 ,每套邮票都能体现相应生肖 的特色 。从邮票观赏和收藏角度来讲,这十二套邮票需要有完整统一的设计风格 ,以便形成一个完整 的“系列”,例如每年的生肖邮票都会印有中文的“中国新年”和对应属相 的中文。

陈江洪展示虎年生肖邮票。李洋 摄

  我设计 的第一套法国生肖邮票是2019年的猪年邮票,当时没有参与这套邮票 的版式设计,因此这套邮票与我设计的其他年份邮票在版式上有所差别 ,猪年邮票上印制 的中文“中国新年”字样没有使用红色春联的设计,而其他年份生肖邮票全都使用了红色春联的设计。红色春联具有浓郁的春节节庆氛围 ,能更好体现生肖邮票 的主题。我可能会再重新设计一套猪年邮票,将红色春联背景设计加入,这样整个生肖邮票 的风格就统一了 。猪年在十二生肖中排在最末尾 ,猪年邮票恰好也应 是十二生肖邮票 的最后一套 。

由陈江洪设计 的部分法国生肖邮票小全张。李洋 摄

  中新社记者 :我注意到您对家乡天津有特别 的感情,这种对故土眷恋 的情怀 是否也融入到您 的邮票设计中?除了邮票设计 ,您还有哪些设计计划,继续推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

  陈江洪 :天津是我 的出生地,我很怀念 。每年设计生肖邮票时 ,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在天津过年 的情景:鞭炮齐鸣,满街春联 ,喜气洋洋 ,一派温馨热闹的景象;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做一桌好吃的饭菜。那时候每过一年,就非常期盼着春节这一天早点到来。

  在我设计生肖邮票的时候,仿佛儿时记忆中的那些生肖故事又都回到眼前 。我 的生肖邮票设计采用了半写意半工笔的国画技法,天津充满年味的杨柳青年画对我的绘画风格也是有影响 的。

市民参观“杨柳青青话年画”展 。张云 摄

  近年我一直在法国做艺术展览 ,也制作各种图画绘本 ,其中一些也已在中国国内出版。我还在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 ,如参与根据我 的绘本改编的舞台剧 ,在剧中现场作画 ,借此表现我的童年故事。我希望通过这些努力 ,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特别是绘画领域的交流 。(完)

  受访者简介 :

  陈江洪 ,知名法籍华裔画家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88年入读法国巴黎美院 ,此后长期在法国工作和生活 。他 的代表作包括国画作品《钟馗》《幼鹰》《虎王子》等 。部分获奖美术作品已经在多个国家出版发行。他 的最新传统国画系列绘本《赶集》等作品集也在中国国内陆续出版。自2019年起,他为法国邮政设计生肖邮票,至今已有5个年头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购彩大厅用户注册地图